為什麼中國電視上的單口相聲讓我笑不出來
- Weng Sydney
- 2021年5月2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這陣子和Podcast的搭檔錄完對於中國近期單口相聲的想法,發現就算是中國人也未必覺得好笑。不過先聲明,我認為幽默感是主觀的,而現在評判的是中國電視節目製作出來的單口相聲類型節目,並非YouTube 上面那些比較當地、小眾的內容。
------
之前看了經濟學人一月的文章 ”Stand-up is booming in China, with women center-stage “,想說「欸?原來中國跟上單口相聲的風潮啦?而且還登上經濟學人的報導!」
接著就開始狂搜尋相關報導並在 YouTube 上面開始猛看楊笠、李雪琴、李誕的段子,也不小心看到了蕭亞軒、歐陽娜娜(哎唷我的媽呀她口音有夠道地的捲舌真厲害)、侯佩岑、陳喬恩的客座演出。內容要說不有趣也不是,只是比起平常習慣的 Trever Noah, Iliza Shlesinger, 甚至伯恩和百靈果的凱莉,都覺得有點難笑。少數覺得比較有趣的是楊笠和李誕。
認真思考了一下,歸納出以下幾點:
其一,台灣和中國的文化差異看來是無法忽略的『大!』裡面有一些主題和內容必須非常了解當地生活和兩國流行文化才能引起共鳴。
其二,裡面一些與近代普世價值相關的主題牆外的世界已經討論好幾年了,雖然不是無法共鳴,但是因為較不新鮮,所以就算認同(譬如楊笠常討論的女性視角、男性閹割焦慮等議題),也不再會有太激烈的反應。
不過這是現代速食文化的後遺症,不能完全說是他們內容不好。只能說晚了全球主流時事好幾年。在這裡還是必須肯定楊笠所代表的一股風潮,事實證明中國女性是在乎平權的。(這點 BBC、紐時、經濟學人都有報導)
其三,畢竟是中國的脫口秀/單口相聲,內容審查還是比言論自由的國家來的普及。回到楊笠的例子,雖然內容是能引起女性觀眾的迴響,但是缺乏了台灣及歐美其他國家常有的犀利,少了一種令人痛到爽快的當頭棒喝感。
所以先不能說是楊笠的實力不如其他國家的脫口秀/單口相聲演員,是因為能直接說的太少了,所以有隔靴搔癢的效果而已。好笑的是,楊笠不過就質疑了男生為何明明平庸卻如自信的如此理所當然,就已經害她被中國男性暴力的撻伐。那你說她如果像 Katherine Ryan, Ali Wong 那樣坦蕩的犀利且充斥著冷血到位的批判,是不是承受的負評會更龐大?
最後,這是特別針對那些上節目曝光、客串的台灣藝人(中國藝人我不熟悉就先不討論):劇本實在是欠缺程度。這不是因為我認為我的文筆會比那些人好,而是脫口秀/單口相聲不管是五分鐘的段子、一個小時的演出,還是每晚都需要播出的脫口秀節目,都是由專業的戲劇演員和編劇團隊絞盡腦汁做出來的。
這些演員不知道到底找了誰來寫還是自己以為這樣寫就可以(還是被審查了),講了一大串真的『非常不好笑』的內容,逼著自己、現場來賓以及螢幕前的我們尷尬的笑(或者不笑)。
術業有專攻,中國脫口秀/單口相聲雖然聲勢龐大的複製了歐美的表演方法,但在政治生態保守、封閉, 以及本身對於內容質量不重視的製作品質之下,還真的是:不好笑。
怪了,還記得小時候最崇拜的幽默大師是紀曉嵐。言論審查之下我們找不到紀曉嵐嗎?
但是這樣也沒什麼關係,反正中國那麼大,大家習慣政治內容審查,或許對於龐大中國人口來說,這樣已經夠好笑了。
最後補充一下:中國拍了那麼多以女人當英雄的片子,裡面的男人一個比一個不堪用,還以為他們其實暗中激進了許多。結果東西搬到檯面上點名說還是一堆男人玻璃心....! 唉,沙豬們的智商果然不高,要人家明著說才知道自己被罵。
圖片來源:經濟學人 “Stand-up is booming in China, with women centre-stage --As Yang Li discovered, some men can’t take a joke”
Copyright © 2021 翁悅心 Yueh-Hsing Weng.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